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——大暑。此时夏季进入到了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阶段,“湿热交蒸”在此时到达顶点。
大暑虽热,但正是“养阳黄金期”,对于小朋友更是如此!今天带大家了解如何在大暑节气“科学养护”,让宝宝安稳舒心地度过三伏天~
吃得“清”爽有智慧✅
饮食上,宜保证充足水分、食物清淡、少油少辣,减少脾胃负担。多吃新鲜蔬菜,适当瘦肉、鱼类、蛋类及豆制品补充蛋白质。
推荐食物:绿豆汤(清热解毒)、冬瓜汤(利水祛湿)、薏米红豆粥(健脾祛湿)、山药(健脾胃)、嫩南瓜、丝瓜、新鲜莲子、鸭肉(性凉补虚)。
“动”得舒心有分寸✅
大暑时节气温高,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,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。运动地点可以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或室内,避免在阳光下暴晒。
大暑带孩子去游泳,是 “一举多得” 的消暑良方。舒适的水温不仅能消解酷暑的不适,还能在玩乐中提升心肺功能与肢体协调性,比闷在空调房里更利于生长发育。
“睡”得安稳养心神✅
夏季昼长夜短,但孩子依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保证每天 8-10 小时的睡眠时间。
中午气温过高时,可让孩子进行 1-2 小时的午休,既能避开暑热,又能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,让孩子下午精力充沛。但要注意,午休时间不宜过长,否则可能影响夜间睡眠质量。
寒凉冷饮最解暑?不可!❌
冰淇淋、冰镇饮料、冰西瓜……这些看着解暑,实则是“脾胃杀手”!
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,务必放至常温或稍凉再吃。身体感到热时,一杯常温或微微凉的酸梅汤、绿豆汤,比冷饮健康得多!
空调房里“当冰山”?不可!❌
空调设置26~28℃比较适宜,不要跟室外温差太大(不超过7℃)。绝对禁止空调冷风直吹孩子!睡觉时,尤其注意护好肚子、肩膀、后颈(大椎穴)等身体部位。此外,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,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调房。
烈日下“疯玩”?不可!❌
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、气温最高,如果在这个时段进行剧烈户外活动(比如踢足球、长跑),很容易中暑,也伤津耗气。如果必须外出,务必做好防晒(帽子、防晒衣、太阳伞)。
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,出汗散热效率低,加上活泼好动、水分消耗快,使得他们在高温环境下比成人更易中暑,严重中暑(如热射病)可能危及生命!
儿童中暑的5个早期信号
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,家长需高度警惕:
1. 异常烦躁或精神萎靡。平时活泼的孩子突然哭闹不止,或表现出乏力、嗜睡。
2. 皮肤发红、发热但少汗或无汗。触摸孩子颈部或背部,若皮肤烫手且干燥,可能是重度中暑前兆。
3. 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。中暑时身体会代偿性加速呼吸和心跳。
4. 头晕、恶心或呕吐。孩子可能抱怨“头昏”或突然拒食、呕吐。
5. 体温升高(≥38℃)。即使没有感染,体温也可能快速上升。
注意: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,可能表现为“拒奶、持续哭闹、前囟门凹陷(脱水)”,需格外关注!
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
立即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处(如树荫下、空调房),避免继续暴晒。解开衣物,促进散热(可保留透气单衣)。
2快速物理降温
用30℃左右温水(非冰水!)擦拭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处。给予少量多次饮水,1岁以上儿童可喝口服补液盐(ORS)或淡盐水(每500mL水+1.5g盐)。避免一次性喝太多,防止呕吐或水中毒。补液盐不便获取时,可以直接喝电解质饮料。
3警惕重症,及时送医
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立即拨打120:体温持续≥39℃且降温无效;抽搐、意识模糊、昏迷;呕吐剧烈无法进食进水。
请使用微信扫码访问小程序